防水材料是建筑物的围护结构要防止雨水、雪水和地下水的渗透;要防止空气中的湿气、蒸汽和其他有害气体与液体的侵蚀;分隔结构要防止给排水的渗翻。这些防渗透、渗漏和侵蚀的材料统称。 防止雨水、地下水、工业和民用的给排水、腐蚀性液体以及空气中的湿气、蒸气等侵入建筑物的材料。建筑物需要进行防水处理的部位主要是屋面、墙面、地面和地下室。 防水材料品种繁多,按其主要原料分为4类:①沥青类防水材料。以天然沥青、石油沥青和煤沥青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沥青油毡、纸胎沥青油毡、溶剂型和水乳型沥青类或沥青橡胶类涂料、油膏,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塑性、抗水性、防腐性和耐久性。②橡胶塑料类防水材料。以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氯乙烯、聚异丁烯和聚氨酯等原材料,可制成弹性无胎防水卷材、防水薄膜、防水涂料、涂膜材料及油膏、胶泥、止水带等密封材料,具有抗拉强度高,弹性和延伸率大,粘结性、抗水性和耐气候性好等特点,可以冷用,使用年限较长。③水泥类防水材料。对水泥有促凝密实作用的外加剂,如防水剂、加气剂和膨胀剂等,可增强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憎水性和抗渗性;以水泥和硅酸钠为基料配置的促凝灰浆,可用于地下工程的堵漏防水。④金属类防水材料。薄钢板、镀锌钢板、压型钢板、涂层钢板等可直接作为屋面板,用以防水。薄钢板用于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的金属防水层。薄铜板、薄铝板、不锈钢板可制成建筑物变形缝的止水带。金属防水层的连接处要焊接,并涂刷防锈保护漆。 防水材料的下游主要以房地产与基建为主,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道桥、轨道地铁、机场、地下设施以及水利设施等房地产和基础建设领域,从下游需求占比来看,其中房建领域占比达到80%,公共交通、水利等基建领域占比为20%左右。一方面,与宏观景气度与政策导向休憩相关;另一方面,相对下游的央企和大型房地产商难以做到强势,属于高垫资行业,对资金环境较为敏感。 防水材料在房屋施工中应用部位中,屋面与地下室占比最高,分别为36%和32%。在国家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受融资紧张行业下行拐点临近的影响,房企推盘意愿强烈,因此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持续高位,同比增长17.20%。 1976年我国公布了《屋面防水涂料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试行规定。1977年出现了水乳型再生胶沥青防水涂料,1978年起在工程上应用,成为国内使用量较大的一种防水涂料。以再生橡胶改善石油沥青研制的水乳型或溶剂型防水涂料,成为当时我国研制防水涂料的一条主要技术途径。随着我国合成高分子材料工业的稳定发展,以各种优质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为原料研制的防水涂料,在80年代相继投入使用:如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酯类的浅色防水涂料、阳离子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和硅橡胶防水涂料等,使我国防水涂料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橡胶沥青类和合成高分子类防水涂料在我国防水工程应用中,正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以石油沥青为主,以高聚物进行改性的技术途径,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它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适用于量大面光的一般防水工程;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主制成的涂料,性能较优,但价格较高,适用于要求较高的防水工程。随着防水涂料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已分别为沥青类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类防水涂料的主要品种制定了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了它们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1994年4月公布了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对我国防水涂料的质量要求、涂膜防水工程设计要点、施工方法、工程验收和维护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防水建筑材料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国内防水工程成本约占建筑总成本的1%,目前国内主要城市建筑屋面渗漏率较高,北京市建筑工程司法鉴定中心每年的司法案件中,25%是由房屋渗漏引起的。防水渗漏问题不仅带来了较高的渗漏维修成本,而且影响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周期。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漏,开发商必须翻新返工,引致的渗漏返修成本约为建筑物新建防水成本的2-10倍。 防水材料原材料主要包括沥青、胎基布、聚醚、基础油、乳液、SBS改性剂等,其中沥青占比最大。各类原材料主要处于石油化工产业链,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的防水材料行业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议价能力有限,并且对大客户调价一般有一年滞后。 2013年工信部发布的《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提出了一系列建筑防水行业准入条件,使得进入建筑防水行业的条件更为严苛,进一步减少了防水行业的新进入者。2017年,发布《建材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建筑行业。2013年至今,推出许多政策规范防水行业,意在提升产品质量,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水行业准入门槛逐步增高,壁垒逐渐增强。 目前,国内建筑防水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不够规范,“大行业、小企业”依旧是行业发展标签,行业规模以上防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47.37亿元,从已经上市的三家头部企业东方雨虹、科顺股份、凯伦股份看,分别实现营收140亿、31亿、6亿,规模最大的东方雨虹市占率仅约7%。